扫码下载团车APP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注册并登录
登录即表示同意 《个人信息保护声明》
车主评分
车主成交价
成交时间
购车地点
【满意】
提车6个月,车辆里程已经5000有余,且正在接受山区低温考验,关于续航,驾驶感,维保,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还有其它在使用过程中一些想说的,一并总结,方便后来潜在车主和新车主参考。 首先,续航可以说是这台车最大卖点。 我的日常通勤是每周往返山区高速加国道共130公里,外加一部分80公里左右的乡下翻沟道路,基本上在夏秋季,这台车可以做出250左右的满电续航,如果是周五从山上下来回程,再次充电以后甚至可以达到接近300公里的纯电续航。 典型值就是这台车在海拔高度不变的高速公路上按照法定限速行驶,能耗基本上就是16,市区快速路是12-13,追加座椅通风或者加热增加0.5-1度,追加空调通风约0.5度,最费电的电器是空调制热,至少要增加4度每百公里能耗。 充电速度真的就如同宣传那样,30-80在20分钟以内充完,7KW慢充30-100(这也是我最常用的工况)大概5小时不到充满。 所以我最早的充电策略是每周上山以后充电充满,然后周五下山前略微补电到70,然后周六再次充满,应对市区和上山的能耗。 后来发现下山高速哪怕跑120,能耗也只是14—15,干脆直接下山前不充电,改用极限纯电从60用到20左右。 当然上山高速是比较费电的,哪怕只跑100,也得有21-22的电耗。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冬季低温基本上没有太影响电池性能。所以,就算这几天本地温度已经低至零下八度,但电耗仍然是28度这个相对能接受的值。也就是接近零下十度,这台车也在爬山高速以后至少能保有210公里的纯电续航。 说几个出现30+电耗的情况吧。 有一次是国庆节前,满载5人爬关山牧场,熟悉我们宝鸡的应该清楚,150公里高速混合山区省道,从不到600米海拔一直爬升到2400米,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台车满电上路,爬到1500海拔时因为SOC低于30而增程器介入,然后一直维持着28的电量以50左右均速爬到了最后,急爬山段40公里记录电耗36,然后还没有充电机会,就靠着增程器加动能返程,期间最高回收加增程回电到47,然后用着这47电量再加增程器低于30的自动启动成功回程,期间高速还维持着110时速,最后回程还余电19,计算耗油5.8升,中途完全没有任何失速迹象。 还有就是最近儿了,空调制热和座椅加热全开,还用跑山节奏跑山区国道,这20多公里确实经常瞬间电耗到32。但一旦节奏放慢(指多用动能回收做弯前减速),电耗也会快速回落,所以最近还是可以做到18度的平均电耗。 我群里甚至还能看到南方的车友做出310+这种反向虚标的动态续航。 近期续航 10月时续航 总之,这车在续航,充电方面确实无敌。 当然,在零下的低温下,这电池也多次出现了非满电情况下功率受限而降低动能回收力度的情况。 然后说说驾驶感,毕竟当时挑这台车就是看重其转弯时的第一印象。 之前说的弯中推头问题确实是自己驾驶技术导致,不敢循迹刹车,还过早弯中开油,这车就确实会很推。 经过多方咨询,反复实验,摸清这台车脾性以后,发现这台车其实是运动底子不错的车子,但是轮胎抓地严重限制了其发挥。 这台车对循迹刹车非常敏感,只要不是超速进弯,车尾外摆趋势非常明显,可以早早地就放松方向盘过弯中。悬吊支撑力尚可,低重心感觉很足,前后平衡感非常出色,所以在弯中,稍带油门让车身横摆稳定以后实际是很轻松的车,然后收方向配合开油,加速十分凶残而且异常稳定,ESP控制得很严,某些急弯导致内侧后轮浮空,瞬间就会触发ESP限制动力。 所以总体来说,循迹刹车晚切弯,避免走BAD CAMBER(比如急弯内侧坡度更加陡峭的路线),这车可以很顺很快,总体来说非常灵敏,小车感还是比较足的。 如何过弯——来自赛车教材《going faster》 难度在于两点,刹车和轮胎。 刹车的话,这车刹车踏板行程梯度很陡,但电子助力基本没有啥反馈(比如ABS弹脚,比如热衰减以后的发虚),所以非常依赖用脚下暗劲儿去微调这个基本功,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轻踩没有,重踩撞墙。做循迹刹车挺难的就是。 然后轮胎,完美验证我的猜想,抓地力只有在气温合适,路面干净的情况下才算可靠。 像最近儿气温降到零度,路面有大车洒得水,有尘土,可以说非常不可控。可以说频繁触发ESP和紧急录像(ESP触发后会自动保存紧急录像。) 典型案例就是在西安北环那些大车频繁碾压变光滑的路面上,加上本地特色的洒水车洒水,在路口停车都会触发ABS(别忘了这车没有ABS弹脚反馈) 以及上周五长下坡急弯前直线上,就因为路上有大车洒水湿乎乎,都直接出现了刹车中突然甩尾(估计是那里路面也不太平整),好在本人反打够准够快,ESP后续介入也及时,才把这个10来度的刹车中甩尾扼杀于苗头。 应该说的是,这台车悬挂支撑有,车尾灵活也有,甚至转向反馈还挺不错,整体没我原来福克斯那么锐,但是也和丰田买菜车底盘那种笨拙没啥关系,但轮胎是真的限制。 温度足够的干地或者湿地其实都不错,但低温或者路面不干净(混合着水,尘土,反光漆啥的),就损失抓地力特别多。 所以很可惜,这车的过弯感觉有点像我之前给同事推荐的福特锐际,还有马自达3这类车一样,姿态啥的没大问题,甚至出弯还比他们更敢踩油,但就是在后驱车的传统优势区,那种神风般的入弯,不太敢PUSH。 分析起来不难理解,225宽度的轮胎本身就是油车1.6吨左右的车常用的规格,而如果油车马力去到230匹,运动车基本都会上到245左右(比如奥迪TT,1.5吨不到的230匹四驱车就是这个轮胎配置),而哪吒L马力大,重量重,本来是不应该用这么小的轮胎的。 米其林听着牌子很大,问题每家轮胎厂都有强调抓地,强调省油耐磨的不同型号,很不幸,聆悦这轮胎强调的是静音缓震和节能,抓地力,弯道支持这些是被放弃的。 所以,哪吒L才会体现出这种早早被轮胎限制的运动素质,和锐际,马自达3,只是它比这些车动力都好的太多。 更大的问题来自轮毂,原厂只有7J的轮毂最高也只支持225胎宽。所以,哪怕解决蹭轮拱问题,升级轮胎都是必须要跟着更换轮毂的,如何选择ET(OFFSET)去确保主销偏置距不要变化太多是个很需要研究的问题。 或者保持原有225规格不变,上诸如PS4,MC6这些更抓的胎,问题是,225/55 19这个规格的这类运动胎多吗? 留待以后,伴随着驾驶技术进一步优化,慢慢研究吧。 接下来讲讲维保经历。 目前纯电和增程的首保都已做,本地4S服务不错,看工单计算的保养费用(实际免单)也是中规中矩的买菜车水准,甚至略低。 不过和别家4S共用售后这个可能有些人看着不太放心,降低成本的经销商模式是这样的。 11月初,遇到车身后部异响,最起码售后在排查故障方面的专业和耐心程度上值得肯定和放心。 再下来,说说小毛病吧,主要就是冬季气温降低后的各种塑料件各种异响了。
【不满意】
车机还是不够流畅,智能场景少了点,有时候唤醒不好唤醒,让它闭嘴也不闭嘴
【空间】
【动力】
【操控】
【油耗】
【舒适性】
【外观】
【内饰】
【性价比】
【选择这款车的理由】
【满意】
提车6个月,车辆里程已经5000有余,且正在接受山区低温考验,关于续航,驾驶感,维保,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还有其它在使用过程中一些想说的,一并总结,方便后来潜在车主和新车主参考。 首先,续航可以说是这台车最大卖点。 我的日常通勤是每周往返山区高速加国道共130公里,外加一部分80公里左右的乡下翻沟道路,基本上在夏秋季,这台车可以做出250左右的满电续航,如果是周五从山上下来回程,再次充电以后甚至可以达到接近300公里的纯电续航。 典型值就是这台车在海拔高度不变的高速公路上按照法定限速行驶,能耗基本上就是16,市区快速路是12-13,追加座椅通风或者加热增加0.5-1度,追加空调通风约0.5度,最费电的电器是空调制热,至少要增加4度每百公里能耗。 充电速度真的就如同宣传那样,30-80在20分钟以内充完,7KW慢充30-100(这也是我最常用的工况)大概5小时不到充满。 所以我最早的充电策略是每周上山以后充电充满,然后周五下山前略微补电到70,然后周六再次充满,应对市区和上山的能耗。 后来发现下山高速哪怕跑120,能耗也只是14—15,干脆直接下山前不充电,改用极限纯电从60用到20左右。 当然上山高速是比较费电的,哪怕只跑100,也得有21-22的电耗。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冬季低温基本上没有太影响电池性能。所以,就算这几天本地温度已经低至零下八度,但电耗仍然是28度这个相对能接受的值。也就是接近零下十度,这台车也在爬山高速以后至少能保有210公里的纯电续航。 说几个出现30+电耗的情况吧。 有一次是国庆节前,满载5人爬关山牧场,熟悉我们宝鸡的应该清楚,150公里高速混合山区省道,从不到600米海拔一直爬升到2400米,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台车满电上路,爬到1500海拔时因为SOC低于30而增程器介入,然后一直维持着28的电量以50左右均速爬到了最后,急爬山段40公里记录电耗36,然后还没有充电机会,就靠着增程器加动能返程,期间最高回收加增程回电到47,然后用着这47电量再加增程器低于30的自动启动成功回程,期间高速还维持着110时速,最后回程还余电19,计算耗油5.8升,中途完全没有任何失速迹象。 还有就是最近儿了,空调制热和座椅加热全开,还用跑山节奏跑山区国道,这20多公里确实经常瞬间电耗到32。但一旦节奏放慢(指多用动能回收做弯前减速),电耗也会快速回落,所以最近还是可以做到18度的平均电耗。 我群里甚至还能看到南方的车友做出310+这种反向虚标的动态续航。 近期续航 10月时续航 总之,这车在续航,充电方面确实无敌。 当然,在零下的低温下,这电池也多次出现了非满电情况下功率受限而降低动能回收力度的情况。 然后说说驾驶感,毕竟当时挑这台车就是看重其转弯时的第一印象。 之前说的弯中推头问题确实是自己驾驶技术导致,不敢循迹刹车,还过早弯中开油,这车就确实会很推。 经过多方咨询,反复实验,摸清这台车脾性以后,发现这台车其实是运动底子不错的车子,但是轮胎抓地严重限制了其发挥。 这台车对循迹刹车非常敏感,只要不是超速进弯,车尾外摆趋势非常明显,可以早早地就放松方向盘过弯中。悬吊支撑力尚可,低重心感觉很足,前后平衡感非常出色,所以在弯中,稍带油门让车身横摆稳定以后实际是很轻松的车,然后收方向配合开油,加速十分凶残而且异常稳定,ESP控制得很严,某些急弯导致内侧后轮浮空,瞬间就会触发ESP限制动力。 所以总体来说,循迹刹车晚切弯,避免走BAD CAMBER(比如急弯内侧坡度更加陡峭的路线),这车可以很顺很快,总体来说非常灵敏,小车感还是比较足的。 如何过弯——来自赛车教材《going faster》 难度在于两点,刹车和轮胎。 刹车的话,这车刹车踏板行程梯度很陡,但电子助力基本没有啥反馈(比如ABS弹脚,比如热衰减以后的发虚),所以非常依赖用脚下暗劲儿去微调这个基本功,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轻踩没有,重踩撞墙。做循迹刹车挺难的就是。 然后轮胎,完美验证我的猜想,抓地力只有在气温合适,路面干净的情况下才算可靠。 像最近儿气温降到零度,路面有大车洒得水,有尘土,可以说非常不可控。可以说频繁触发ESP和紧急录像(ESP触发后会自动保存紧急录像。) 典型案例就是在西安北环那些大车频繁碾压变光滑的路面上,加上本地特色的洒水车洒水,在路口停车都会触发ABS(别忘了这车没有ABS弹脚反馈) 以及上周五长下坡急弯前直线上,就因为路上有大车洒水湿乎乎,都直接出现了刹车中突然甩尾(估计是那里路面也不太平整),好在本人反打够准够快,ESP后续介入也及时,才把这个10来度的刹车中甩尾扼杀于苗头。 应该说的是,这台车悬挂支撑有,车尾灵活也有,甚至转向反馈还挺不错,整体没我原来福克斯那么锐,但是也和丰田买菜车底盘那种笨拙没啥关系,但轮胎是真的限制。 温度足够的干地或者湿地其实都不错,但低温或者路面不干净(混合着水,尘土,反光漆啥的),就损失抓地力特别多。 所以很可惜,这车的过弯感觉有点像我之前给同事推荐的福特锐际,还有马自达3这类车一样,姿态啥的没大问题,甚至出弯还比他们更敢踩油,但就是在后驱车的传统优势区,那种神风般的入弯,不太敢PUSH。 分析起来不难理解,225宽度的轮胎本身就是油车1.6吨左右的车常用的规格,而如果油车马力去到230匹,运动车基本都会上到245左右(比如奥迪TT,1.5吨不到的230匹四驱车就是这个轮胎配置),而哪吒L马力大,重量重,本来是不应该用这么小的轮胎的。 米其林听着牌子很大,问题每家轮胎厂都有强调抓地,强调省油耐磨的不同型号,很不幸,聆悦这轮胎强调的是静音缓震和节能,抓地力,弯道支持这些是被放弃的。 所以,哪吒L才会体现出这种早早被轮胎限制的运动素质,和锐际,马自达3,只是它比这些车动力都好的太多。 更大的问题来自轮毂,原厂只有7J的轮毂最高也只支持225胎宽。所以,哪怕解决蹭轮拱问题,升级轮胎都是必须要跟着更换轮毂的,如何选择ET(OFFSET)去确保主销偏置距不要变化太多是个很需要研究的问题。 或者保持原有225规格不变,上诸如PS4,MC6这些更抓的胎,问题是,225/55 19这个规格的这类运动胎多吗? 留待以后,伴随着驾驶技术进一步优化,慢慢研究吧。 接下来讲讲维保经历。 目前纯电和增程的首保都已做,本地4S服务不错,看工单计算的保养费用(实际免单)也是中规中矩的买菜车水准,甚至略低。 不过和别家4S共用售后这个可能有些人看着不太放心,降低成本的经销商模式是这样的。 11月初,遇到车身后部异响,最起码售后在排查故障方面的专业和耐心程度上值得肯定和放心。 再下来,说说小毛病吧,主要就是冬季气温降低后的各种塑料件各种异响了。
【不满意】
车机还是不够流畅,智能场景少了点,有时候唤醒不好唤醒,让它闭嘴也不闭嘴
【空间】
【动力】
【操控】
【油耗】
【舒适性】
【外观】
【内饰】
【性价比】
【选择这款车的理由】